English

博物馆 百尺竿头待进一步

2000-10-30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韵 我有话说

目前,我国拥有博物馆2000所,平均约60万人1所,与世界发达国家平均10万甚至一两万人1所博物馆相比,差距十分明显——

我国博物馆事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。自1905年张謇创建中国第一所博物馆——南通博物苑和1912年成立北京古物陈列所,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,近半个世纪全中国博物馆仅保留21所。新中国建立以来,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。50年来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博物馆建设取得显著成绩,已具备一定规模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。面向新世纪,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如何发展?

追求数量与提高质量并举

博物馆的数量大幅度增长,仅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就由1978年的349所发展到1999年的1374所,加上其他部门和民间兴办的,总数已达到2000所左右。同时,博物馆不断增加科技投入,一些博物馆借鉴和运用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为陈列展览服务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
然而,我国的博物馆数量与质量发展不够协调。单从数量来看,一个12亿多人口的国家仅有博物馆2000所,平均约60万人才拥有1所博物馆,与世界发达国家平均10万甚至一两万人拥有1所博物馆相比,差距十分明显;而从我国目前经济实力和各地经济、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出发,大量兴建博物馆又是不可能的。在现有的2000所博物馆中,能够像近年来新建、改建的上海博物馆、河南博物院、南京博物馆、中国科技馆等达到现代化设备、展示和服务水平的博物馆还很少。因此,追求数量与提高质量并举,发展、完善具有专题特色和自身优势的博物馆,应当成为今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方向。

在门类多样中凸现时代和专业特色

在数量增加的同时,博物馆的门类日趋多样化。博物馆由文物藏品为主体转而向多品类收藏扩展,社会历史类、革命史类、艺术类、自然类、地矿类、科技类、产业类、民族民俗类等多种类型博物馆竞相辉映。如上海的公安博物馆、银行博物馆、监狱陈列馆等,北京的邮电博物馆、航空博物馆、地质博物馆、民族博物馆等。这些专业性博物馆打破了博物馆以人文历史为主、品种单一的格局。

尽管目前博物馆类型繁多,百花齐放,但不可否认的是:由于我国历史悠久,文物丰富,具有重视历史文化的传统,所以全国的博物馆有70%属于历史文化类,三分之二由文物部门管理,具有行业特点的专业博物馆为数不多,直接服务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更是寥寥无几,与党和国家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不相适应。

主体多元化要求提高社会化水平

博物馆办馆主体已趋于多元化,尤其是近十年,各行业主管部门投资兴建的博物馆方兴未艾。同时,各类民间收藏活动活跃,部分先期达到“小康”生活水平的收藏爱好者,出于交换及与藏友互相鉴赏藏品的需要,开始产生建立博物馆的动机。上海、苏州、哈尔滨等城市陆续出现了以个人姓名命名的博物馆。但从总体看,办馆主体仍较为单一,全国博物馆绝大多数是国家主办,分别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和管理,由国有企业、集体企业、私有企业、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办的博物馆只是刚刚萌芽,经过审批、注册者多集中在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云南、重庆等省市,总数不超过20所,社会化水平还很低。

要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化水平,健全法制、依法管理迫在眉睫。由于没有相应的法规,博物馆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,各类国有性质专题博物馆的兴办由各主办单位自行决定,其管理单位就是其各自的上级单位。行政管理代替了行业管理,于是上级单位行政领导的意识与其对博物馆的认识,决定了该博物馆的发展方向。另外,不少单位以为有收藏品就可以办博物馆,有展览就可以称为博物馆,造成有些博物馆开放后,或由于藏品不成系列,或由于缺乏专业研究人员,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无法正常发挥。

另一方面,建立、健全政策保障及激励机制也十分必要。比如,一些爱国之士,费尽周折将散落海外的文物收藏起来。可当他们要将这些国宝带回祖国时,却要交纳较高额的海关税和增值税。这就大大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,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博物馆事业的社会化。如果能在政策上予以扶持,比如对公益事业的捐赠予以免税,就会促使更多的有识之士为祖国的博物馆事业作出贡献。

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,博物馆事业不能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,应该清醒地认识到,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的总体水平还不高,同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的地位,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还不适应。博物馆,百尺竿头待进一步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